【緣起】
與天坑一樣,地縫的遊覽也全是在谷底進行。那也和天坑一樣是一個大坑,讓我有些迷惑景致看起來如此相似的兩個景點為何一個叫坑另一個叫縫?
本以為地縫和天坑不過因為地質地貌類似才置於一處說的,來瞭才知道地縫和天坑真是一母同胞啊!羊水河從天坑流過,其下遊便是地縫,羊水河的水在地縫峽谷裡形成溪流,成泉瀑,成幽潭,使地縫景觀變得豐富生動,不再隻局限於山壁間的一線天。
龍水峽地縫是幾千萬年前造山運動而形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峽谷長5公裡,谷深200-500米,其間的高山、峻嶺、峽谷、流水共同構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畫卷。
【遊】龍水峽地縫

乘電梯下去之前,在山頂上俯瞰,環繞的山崖,綠樹蔥蘢,白練掛壁,一片清幽的春意縈繞在寂靜的山谷間。再看山壁之間,有條狹窄的縫隙,就是地縫瞭。

緊貼懸崖,有一個斜斜長長的棧道,直通“地縫”縫底。我們沿著山谷的棧道慢慢鉆進瞭縫隙裡。

越走越窄,越黑,羊水河在腳底的深深地縫裡潺潺流動,隻聞其聲難見其影。

沿著羊水河繼續往下走,感受石壁棧道,曲徑通幽。

羊水河已變成小溪流,在細沙上流淌,在石堆間隙裡跳躍,讓我們一路始終是不見“廬山真面目”。終於在棧道的拐彎處看到瞭那灣泛著漣漪碧綠的水。

細小的水滴一串串飄下來,這也是地縫更勝天坑之處,天坑的水幾乎是靜止的,連同三座天橋夾著的兩個坑,像遺世的存在,任何響動都隻會更添山之寂靜。地縫的水卻是歡快的,令人與之同樂。

一怪石探出,如怪獸的頭,朝下滴著水,頗有幾分趣味。

那條掛壁的白練,此時看來如天上來水,紛紛洋洋,噴珠濺玉。

暗流撫地縫,銀河落九天。

一隻調皮的海豹不知何時悄悄地逃離瞭大海,偷偷地在洗澡。

一條白練從天而降

多種礦物質形成的特有藍綠色

天盡頭,一傾碧波在眼前。

“天坑”又逐漸變成一線天,陡峭兩山夾著窄窄一條縫,真正是一條“地縫”!

山澗沿谷底流淌,水並不清澈,帶乳白色,是喀斯特地貌中特有的水色。

乳白色的溪水在此再度相遇,二泉合流。

又遇到一座天生橋,雖然高度、寬度等均不能與天生三橋相媲美,但如此近距離此乃幸事。

別有洞天

碧潭覓趣

細細品味武隆地縫地質、地貌的幽深景觀,尋找大自然億萬年之變化,觸摸時光的流動。
【獨白】
下天坑,鉆地縫,可知百萬年地質變化。從低處往上看的三橋,往低處走的地縫,一切皆與眾不同。
這裡山是一座橋,橋是一座山,橋連坑,坑接橋,洞生洞,三山生三橋,橋坑嵯峨險峻,氣勢磅礴。人行其中,感覺回到大自然的懷抱,內心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將會油然而生。
三橋的壯觀和地縫的秀美是照片無法體現出來的,隻有親臨其中才能感受,別有洞天的奇美景象。
面對如此的幽邃夢境,跋涉的塵埃早已煙消雲散,疲憊的身心在此輕拂,頓覺清爽沁入五臟六腑,這大概是一種“凈化”吧……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感受大自然的洪荒之力,地心之旅(三)上犀牛寨》
往期回顧:
Source: localhost